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全市理论工作会议暨社科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座谈会发言摘编

2024年03月08日 10:56 来源:厦门日报

 

 
 
 
 

  

  编者按

  3月6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织召开全市理论工作会议暨社科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座谈会。会议部署了2024年理论工作,6位社科专家学者结合工作实际和研究方向,围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发表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会议要求,要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为契机,围绕2024年度重大主题开展系列理论研究阐释,在社科强市工程中做好“顶天”“立地”工作,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期“理论在线”摘编座谈会发言,以飨读者。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原院长、教授 朱仁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关注关切环境问题,回应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更高需求,深刻阐明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提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厦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施全域生态保护修复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厦门沿用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工程、近海养殖、污水滥排滥放及海域无序、高强度开发、工业和人口不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同志到厦门工作后,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他指出,风景资源、文物古迹等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应该加强保护。他主持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厦门15年发展战略重要目标,提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海港风景城市”。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厦门调研时强调,厦门要把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结合起来。30多年来,厦门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构想,接续发力,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开启了从“海域”到“流域”再到“全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之路。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点整治

  针对厦门生态环境问题,1988年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治湖方针,开启“以一个湖带动一座城”的治理之路。30多年来,遵循20字方针,厦门经过不懈努力,将昔日的“臭水湖”变成“都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成为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以此为引领,厦门市以五缘湾、西海域、环东海域、杏林湾、马銮湾等湾区,以及海滩、海域的治理为重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实现了从湖泊到岸线,从海湾到海岛,从山顶到海洋,从局部到全域的治理之路。昔日的海岛小城,蝶变为“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遵循这一理念,厦门综合运用规划、法律、科学和教育等手段保护环境,强化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引领产、城、海高质量发展;统筹陆海两方面的资源禀赋,采取海堤开口、退垦还海、清淤整治、流域治理、生态补水、重点修复等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参与度,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新路径。

  把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点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杨黎静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人海和谐,意味着发展和保护要相得益彰、相向而行,要求生产生活方式是清洁的、低碳的、可持续的,本质上是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模式。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厦门经过36年的陆海统筹、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高水平海洋生态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形成从山顶到海洋的综合治理模式。以筼筜湖激活了城市生态治理 “密码”,形成了流域——海湾——近海的系统生态治理模式。通过拆除海堤、退垦还海、养殖用海清退、海岸带整治等治理工程,提高湾区水动力交换;目前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零新增,海域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持续减污降碳改善滨海人居环境。

  建设绿色生态廊道重塑海岸带活力。厦门以红树林生态修复筑起了筼筜湖生态圈,因地制宜建设滨海绿色生态廊道,多地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其中,下潭尾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成为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碳中和林。在全国率先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九龙江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出台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地方性法规,建立我国首个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

  修复沙滩岸线提升公众亲海空间品质。厦门成功修复观音山沙滩,建立了抵御台风的海岸天然防护屏障;兴建海洋与湿地公园、黄金海岸、环湖环湾步道,拓展了公众亲水空间,提升了生态福利与城市品位,促进了滨海旅游业迅速发展。同安湾滨海岸线每年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吸引了各类新兴高新产业入驻,促进了周边土地溢价增值,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功实践。

  以厚植绿色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降碳”。市场化、立体化配置资源,“用好增量”;盘活闲置海域资源,“优化存量”;丰富海域使用权能,“激活流量”。

  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海洋环境实现“减污”。强化厦门海岸带经济布局、资源利用、能源转型、污染治理等绿色发展的系统设计。以数字化赋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精准“控污”“减污”,以市场化机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倒逼“减污”。

  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空间实现增汇“扩绿”。要持续推进海岸带生态空间修复工程,加强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地网络建设,完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促进海洋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实现“增长”。要加快海洋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积极调整海洋产业的能源结构,探索构建海洋产业绿色供应链,倡导滨海绿色生活与消费方式。

  严格依法治污 强化制度执行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惠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治理之路,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效能。厦门因地制宜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海湾型城市的地理特点,建构从山顶到海洋的全方位治理格局。其中,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样本典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的生动体现。1988年,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厦门一以贯之,严格执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20字方针中,“依法治湖”位于首位,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统领筼筜湖的工程治污与管理治污,由此可见依法治污的重要之处。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强化了各职能部门生态环保责任,提高了制度执行的威慑力,地方政府应厘清职能部门的环保职责,推动各职能部门的履职积极性。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制度,确保制度体系、职能部门对生态环保的持续重视。政府应建立激励与问责兼容机制来推进各职能部门依法实施生态环保制度,例如,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制度,确保上下级政府政令畅通,以督察问责来促进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治污政策。同时,政府要建立正向引导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政府政策创新,建立基层容错纠错机制,提高绿色政绩考核指标权重,建立强有力的政治激励体系。

  率先推进立法执法

  法治先行,用好地方立法权,持续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法治保障,确保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将人的注意力转化为更为稳定的制度注意力。我国自上而下建立了最严格生态环保制度,国家级的法律法规、地方行政规章制度都趋于完善。生态环保制度重在执行。政府应建立部门协同、政社协同的执行机制,实现全范围、全链条依法治污。生态污染治理往往牵涉到多个部门、多个行政辖区,需要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治理来解决污染顽疾。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数字信息化协同机制。要处理好环保“垂改”之后的条块关系,建立条块联动机制,确保环保制度的高效执行。“垂改”之后,市级生态环境局、县级生态环境局与所在地政府的关系发生变化,政府应该创新条块联动机制,创立块带动条、条推动块的协同联动机制,从而建构更为灵敏型的条块协同机制。

  法治体系让依法治理有法可依,法治让政策制度落地生效。依法治污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强化制度执行力是确保国家顶层设计转为治理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从四个维度优化绿色转型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教授 蔡莉妍

  在新时代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实践需求之下,用生态高颜值带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厚植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底色,可以从四个维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之路。

  经济维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厦门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生态化改造,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生产经营绿色化发展。利用区位优势,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关注和做好海洋蓝碳文章,探索创新基于陆海统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厦门模式”和“厦门路径”,不断提高厦门市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辨识度。

  技术维度:加大绿色科技投入

  在政府层面,加大绿色科技投入,整合政府的生态资金投放,改进经费预算管理和拨付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绿色企业的财政支持和供给保障,建立配套的绿色技术创新鼓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做好绿色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以及绿色技术评估和监管工作。在社会层面,通过创建企业联盟等方式强化绿色企业的交流合作,健全绿色发展资金投入机制,拓展社会投资、绿色产品等资金的来源渠道,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研发机构。

  机制维度:完善各项绿色政策

  完善政策机制,培育壮大发展动能。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期,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和配套政策支持,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调节绿色产业发展边界认知冲突,完善绿色产业价值标准测评体系,增强绿色产业政策的协调性。通过健全绿色法治体系,保障绿色转型的持续推进。通过立法,明确社会、企业、个人的生态保护责任,确立生态破坏惩罚机制,强化环保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实行跨区域的生态综合执法。加大对生态法治观念、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力度。

  价值维度:树立绿色价值取向

  积极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理念,聚焦绿色餐桌、绿色物流、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重点生活领域,自觉养成绿色消费习惯,维护公众的绿色环保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学校绿色教育、社会绿色教育和家庭绿色教育相结合,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绿色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加强绿色文化的舆论引导,打造绿色文化产业。依托厦门生态特色旅游资源,挖掘绿色文化内涵结合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塑造绿色文化品牌,增强绿色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厦门实践”闪耀着系统观念的智慧之光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洪认清

  “厦门实践”的生动画卷充分证明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协调推进陆海统筹生态治理

  厦门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持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工程,协调推进陆域、流域、海湾、海域生态综合治理。陆域“见缝插绿”,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山上戴帽、山下开发”,通山连海打造山海绿色通廊,不断改善海域和岸线生态景观,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自2002年起,厦门渐次开展西海域、环东海域的生态修复,实施海沧湾、五缘湾、杏林湾、同安湾、马銮湾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推动了厦门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迈进。从湖到海,跨岛发展,全域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打造出“美丽中国高颜值样板”。

  统筹推进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

  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牢牢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坚持陆地、海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生态环境的“高颜值”,给厦门带来了经济增长的“高价值”。以优美生态环境筑底的筼筜湖片区、马銮湾、同安湾……持续吸引了大批高精尖企业入驻,持续助力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聚力打造“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的国际化海湾型都市,厦门高质量发展成绩单更加亮眼。

  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共同造就“蝶变”

  厦门坚持把最严格制度约束与市民自觉行动相结合,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外部约束。30多年来,厦门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设计与创新。《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人类社会的实践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全体市民自觉行动、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厦门秉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探索“市民园长”“市民湖长”管理模式,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让人民在“清新的蓝,怡人的绿”环境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 副教授 蔡旭

  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效,努力把厦门打造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展示窗口。

  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站位

  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综合治理浓缩了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新时代,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统筹稳妥有序做好“双碳”工作与经济转型升级之间的衔接协调。

  不断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厦门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立了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题,并将良好生态作为厦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个先河之举推进了厦门生态文明建设从“副位”变身“主位”。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强化系统设计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等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跨区域横向协同机制等制度安排。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厦门实践”

  要将生态文明“厦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融入主题教育中,使其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三争”行动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具体做法如下:将学习宣传“厦门实践”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深入学习和宣传“厦门实践”,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通过深入学习“厦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明确党员干部工作方向和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三争”行动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本版以发言顺序编排) 本版图/厦门日报记者郑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