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03月25日 10:38 来源:厦门日报

  ●董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随着文化产业深度融入国民经济体系,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进程中,厦门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发展,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实现“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总的来说,应以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培育消费群体,形成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生性增长,重点要在人才培育、文化金融、龙头企业和消费参与等方面有所创新。

  聚拢高层次文化人才资源

  人才是所有发展的第一要素,归根到底,文化基于人、用于人、成于人,文化经济也依托于人,一定规模数量和质量的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占据文化人才优势,就会产生“群聚效应”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提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促进厦门文化产业繁荣。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人才要素的转换成本较低,更容易形成流动。当地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出现减弱趋势,就会导致既有文化人才外流,进而加剧对外部人才缺乏吸引力的恶性循环。因此,厦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首要任务就是文化人才的“内培外引”,即引入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文化经营领军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技术人才,完善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断解决文化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和结构性失衡问题。

  培育高能级文化企业群体

  中小企业受自身资源条件限制,很难从长远角度和更高视角把握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这是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关键区别之一。因此,培育由高能级文化企业组成的企业群,会对厦门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头羊”的带动效应。目前厦门已经在新媒体与影视科技、数字出版等领域聚集了一批较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相对于厦门文化产业整体规模,现有企业的带动能力还相对偏弱。因此,在厦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应培育更高能级的文化企业群,利用集聚效应,吸引金融资本、人力资源、消费者群体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全产业链,提高文化产业结构层次、扩大产品规模、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创造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仅如此,高能级文化企业群还能产生辐射效应,将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向外输出,形成资源和产品、输入和输出的良性循环。

  提升高效率文化金融服务

  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厦门的注册设立,彰显了国家对厦门文化金融发展潜力的肯定。厦门科技文旅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落地,将厦门文化金融融合进程又推进了一步。但是,毕竟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文化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存在易变性。相较于其他消费品,文化产品消费者黏性弱,较难维持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品牌忠诚度,导致文化消费市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投入产出不对称性,即文化企业“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特征明显。另外,以文化内容为主要产品的文化企业主要资产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不符合目前银行贷款对固定资产抵押物的要求,因而难以获得金融资金支持,限制了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因此,首先需要启动财政杠杆作用,依托文化财政政策,如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推动商业银行转变对文化企业的资信评估判断,积极开发符合文化发展特点的创新金融产品;其次,合理利用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风险偏好型资金,支持发展初期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投型文化产业资本筹集模式;第三,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成立专业的文化产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成立专业文化产业担保机构与风险投资机构,提高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担保评价体系,切实缓解文化产业企业融资困难,增加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信用。

  推动高质量文化消费参与

  以产业全生命周期视角观察,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文化产业发展只有依靠稳定扩大文化消费规模、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才能实现内生型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提升地区文化消费参与度,包括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结构和层次,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党中央制定的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作为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厦门文化经济需要牢牢坚定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培育完整健康的文化消费内需体系,以此促进“文化强市”建设。

  首先,提高公众的文化解码能力,增强文化消费意愿。消费者的文化解码能力越强,文化消费意愿就越高,文化消费偏好就越趋于稳定。打造“半小时文化消费空间”,即规划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便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让大多数公众在距家半小时范围内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免费或低价的消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逐渐提高文化素养。经常开展适合普通民众的文化活动,引导正确、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及文化消费氛围,增加文化消费乐趣也有助于提高文化消费意愿。

  其次,增加公众的相对文化购买力。收入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不提高绝对收入的情况下,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增加公众相对文化购买力是提升市民文化消费欲求的有效途径。政策支持文化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中高端文化产品与服务价格下调,实施积极的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政府采购文化产品与服务及对公众文化消费给予补贴都是增加消费者相对文化购买力的方式。

  (作者系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社科联-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福建打造文化强省的财政政策与绩效评价研究”【FJ2022JDZ0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