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2021年09月12日 20:50 来源:市委讲师团整理
用足用好职业培训券

  近日,湖南省人社厅启动职业培训券发放使用工作,计划全年发放45万张以上。劳动者可在指定微信公众号、APP等线上渠道申领,培训机构可在以上渠道进行职业培训券核验、培训班管理。发放职业培训券,旨在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对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合理引导,进一步帮助、鼓励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逐步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

    此前,人社部表示,今年我国将大力推行职业培训券的发放和使用,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具有认证结算等功能,同时精准对接培训资源的电子凭证。发放使用职业培训券,有助于解决过去参训劳动者需要资金垫付、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地区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更应该将职业培训券用足用好。有关部门不仅要建立专账资金调剂使用机制,还应明确和完善职业培训券的适用机构、适用项目、适用人群、发放规模、有效使用等关键问题,做好必要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改造对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13日)

   

  

让“流量”回归真实和理性

    不久前,杭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调查发现,杭州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涉嫌组织他人刷好评牟利,有百余家网红餐厅存在花钱请“刷手”刷好评的现象。某家网络平台过去5个月处罚“刷好评”用户账号5万个,处罚“刷单”“刷评”商户1万余家,协同执法机关查处29个非法刷单网络黑灰产团伙。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刷单”“刷评”现象目前,依法治理网络黑灰产业已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指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破坏网络生态秩序。”自今年2月22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操纵利用多个平台账号,批量发布雷同低质信息内容,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等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依法依规强化执法监管,才能维护网络清朗空间,保障公众合法权益,呵护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对商家而言,快钱易赚却不可持续,刷单刷不出真实的口碑和美誉,还可能陷入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的泥淖。一个品牌想要口碑长红,必须通过自身实力来铸就美誉。根治刷单乱象,各大平台应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渠道,平台有义务创造公平交易的营销环境。平台治理的难度随着用户使用量和内容生产量的提升而逐渐加大,但这并不是推卸责任、放松管理的理由。通过技术手段坚决打击虚假流量、虚假评价、刷单欺诈,平台才能真正建长青之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海量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确保数据安全可靠、流量真实有效,才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牵动着民生的冷暖。商家、平台理应成为美好生活的助力者、健康网络空间的建设者。流量和好评固然重要,但必须建立在取之有度、用之有道、尊法守法的基础上。依法治理、多方努力,持续整治网络黑灰产业,才能让网信事业和数字经济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日报》2021年7月19日)

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对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强烈的信号。

  当前的碳交易市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非完全体”的碳交易市场,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是行业有限,首批被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主要是发电企业。其二是投资主体有限,目前参与碳交易的主要以企业为主,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还没有被纳入投资群体。其三是配额分配宽松,现行的配额机制还比较贴近企业的实际排放量,没有带来巨大的排放成本。这种“非完全体”恰好适应了我国当前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未来完整碳交易市场和当前碳排放情况的有效链接。

  碳交易市场虽然是“非完全体”的市场,但却是最符合我国当前产业发展情况的市场,也为区域绿色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配额、总量等一系列约束都将更加明确和严格,这将更好地发挥碳交易市场对于节能减排的作用。

  (《光明日报》2021年7月21日)

将“机票盲盒”引入健康发展轨道

  暑期已至,为抢占高峰客流,多家旅游平台相继推出66元至99元不等的“机票盲盒”。活动期间,消费者只需花不到100元的价格,就能购买一张随机目的地、随机日期的国内机票。具体能兑换哪个目的地,甚至什么时间出发,只有在“拆盒”后才知道。这种新颖的消费方式,受到不少年轻旅客追捧。作为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活动,“机票盲盒”受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抓住了用户以小博大的心理,同时该活动支持不满意全额退款,对于用户来说既有新鲜感、神秘感,付出的成本代价也较小。而且,购买“盲盒”这一消费行为还自带社交属性,年轻人购买到较为满意的机票后,会将结果分享至社交网络,引发更多人关注。

  但要看到,“盲盒”这阵风,流量大、趣味足,监管却尚未完全到位。类似“盲盒”产品,售后服务与商品质量往往难以保证,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维权变数不少。确保“机票盲盒”公平公正,离不开监管部门加强管理。

  对此,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措施。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关于电商“盲盒”合规经营及理性消费告知书》,明确“网络交易平台、平台内经营者不得作出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盲盒’内在物品的商品价值、出现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但从目前看,很多地方监管措施还存在不全面、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有关部门还需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进一步弥补监管漏洞,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摘编自《经济日报》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