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专版 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23年01月31日 09:45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许经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依靠全体居民,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社区的自治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努力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目标: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庄合并或人口集聚,而是营造一种新的生活共同体,缩短城乡差距,均衡公共服务,实现就地城镇化目标,是一种无形的城镇化。这种与新型城镇化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可以做到不把农民迁入城镇,而是把“城镇”植入乡村,称之为无形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要重视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着力把农民工转为市民,也要着力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着力实现就地城镇化(即无形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人口和产业向城镇的空间转移,还包括用城镇生产生活方式来改变农村。与其相联系,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重点解决农民的就地就近城镇化问题。这样做既可以降低城镇化成本,又能符合农民的意愿,也不会造成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既不必进城,又能享受城市文明,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真谛。

  支撑:农村产业园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伴随着传统的村庄改造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农民也就转化为社区居民,实现“村改居”。这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村改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的必然结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是社会建设,但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支撑。有了可以容纳农民充分就业的高效益产业园区,农民才有可能在农村社区安居乐业,逐步把生活水平提高到接近城镇居民的程度。这就要求把产业园区规划与现有产业基础以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每个产业园区都应当从实际出发,选准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定位:凸显特色增强归属感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一定要注意留住“乡愁”。既要注意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又要重视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未来城市与乡村的生态,既不是纯粹的乡村,也不是纯粹的城市,而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个性,凸显独特性。要着力培养特色文化村,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雄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社区文化,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村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是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作者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