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专版 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023年03月27日 09:11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梅正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当把重点放在提升供需匹配度上,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供“厦门样板”。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村民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接触者,也最为了解自身的文化需求。就笔者所在村而言,村民的自发动力较弱,村民自发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因而,未来可以由村里具有威望的乡贤组织村民成立农村公共文化社会组织,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此类组织进行补助,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农村公共文化社会组织可以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激发村民自发组织并参加农村文化活动的动力,这样的公共文化活动更加契合其实际文化的需求,从而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可以集中搜集村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并集中统一反馈给村“两委”,便于村里向村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现有的学界研究也表明,拥有农村公共文化社会组织的村庄,其居民幸福感要高于没有农村公共文化社会组织的村庄。

  激发村“两委”内生动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承担着大量上面安排的事务,而在众多的事务中,村“两委”对于文化的重视有待提升。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村“两委”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直接实施者,为此,激发村“两委”的内生动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适当在村“两委”参加的工作培训课程中增加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容,从主观层面提升村“两委”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重要性的意识。二是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同村“两委”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从客观上激励村“两委”创新提供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

  建立专业化文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农村文化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需要专业化文化人才的建言献策。要想建设专业化的文化人才队伍,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就内部而言,重点是培养本村的乡土文化人才,本村培育的文化人才既了解本村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又能充分挖掘本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能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建议。就外部而言,主要是借助农村外部文化人才的智慧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添砖加瓦”。

  一方面,厦门大部分村庄都有刚从大学毕业的选调生,可以借助选调生这一“桥梁”,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吸引高等院校文化方面的专家和学生开展学术调研、社会实践,听取他们关于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的宝贵建议;另一方面,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鼓励引导具有文化性质的公益慈善组织派遣专业文化人才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作者系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驻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