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厦门生态文明实践新路径

2024年02月26日 09:59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记者 林健华 林岑 曾嫣艳

  昔日的海岛小城,如今已是扬帆世界、拥抱全球的海湾型都市——厦门,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瞭望》新闻周刊、《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刊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为主题的重要稿件、专题报道。我市各级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央媒重磅聚焦“厦门实践”的相关报道,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绘就画卷

  亮出生态环境保护新成效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近年来,厦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保护治理大格局,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一名厦门人,我深感自豪和骄傲。我也期待未来厦门能够继续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我们的家园增添更多绿色和美好。”海沧区东孚街道党工委委员徐济春说,厦门在生态文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他认为,每一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都可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环保活动,走出属于自己的生态文明实践步伐。

  海沧区新阳街道宣传工作人员陈燕萍认为,央媒对“厦门实践”的有关报道生动展示了厦门多个领域的显著成就,更揭示了这座城市背后的精神力量和实践智慧。“作为一座沿海开放城市,厦门充分发挥其地理和资源优势,充分展现了勇于开放、敢于创新的精神。厦门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街道工作者,她表示,汲取“厦门实践”的力量与智慧,对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牢记嘱托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厦门牢记谆谆嘱托,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持续厚植,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愿景正在化为现实。

  “我亲眼见证、亲身体会,优良的生态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我很自豪能站在生态文明‘厦门实践’的基层一线,亲历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表示,作为山村蝶变的亲历者,他见证了军营村一步步摆脱“老少边穷”山区村的标签,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正因如此,我深知生态财富有多么宝贵。”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村里现有民宿70多家。军营村人均年收入不断增长,从30多年前的280元左右,到2023年的超过4.5万元,全体村民连续四年获得来自村集体合作社的分红。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党委书记陈水让收听收看央媒“厦门实践”宣传报道后,深受启发、备受鼓舞,他思考如何进一步建设更美好的乡村。“厦门的发展历程离不开‘生态’两个字,我们农村更是这样,一定要守护好、利用好田洋村的自然资源,创造更幸福的生活。”陈水让表示,多年来,田洋村坚持探索“一根甘蔗撬动特色产业”,立足高品质的田洋甘蔗产业,创新发展农文旅产业路径。“我们田洋村要努力当上乡村振兴领头雁,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作表率。”他说。

  勇立潮头

  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厦门,向世界展现一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之路。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努力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先行示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再谱新篇、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再上台阶。

  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村民陈庆慰对央媒“厦门实践”宣传报道深有感触,对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更有切身感受。他说,家门口有个水塘,曾经池水又黑又臭,蚊虫滋生,在有关部门及社区干部的努力下,污水的治理成效显著,“现在村庄变美了,非常宜居,我现在经常邀请住在岛内的朋友来村里走走看看,一起在自家庭院喝茶小聚,他们都说,能住在这样的村子真幸福!”如今,大宅社区凭借火龙果产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特色团建、研学等第三产业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不少人慕名前来体验火龙果观光等。

  “从种植在大宅社区的红彤彤火龙果,到扎根于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滩涂的‘海洋卫士’红树林,翔安区绘就了人海和谐生动画卷,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翔安区委宣传部综合科副科长杨东燕说,收听收看中央媒体关于“厦门实践”的宣传报道令人备受鼓舞。作为翔安区的年轻干部,杨东燕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铸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