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集美百姓宣讲团·筑梦故事”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2019年07月29日 09:54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宣讲员林忠阳把家喻户晓的嘉庚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宣讲员李尤晏分享两岸同胞在集美携手追梦的故事。

  宣讲员陈琳勉励在场听众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昨日上午,厦门市“我们都是追梦人”理论宣讲轻骑兵暨“集美百姓宣讲团·筑梦故事”后溪镇东宅村宣讲专场在东宅党群活动中心举行,五位百姓宣讲员以身边人和身边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生活变迁和追梦故事,礼赞新中国,引起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本次宣讲活动也拉开了2019年集美区“集美百姓宣讲团·筑梦故事”系列活动的序幕。接下来,集美百姓宣讲团将持续走进企业、农村、社区、学校、机关和军营等,通过一个个接地气、有温度的“集美故事”,为基层民众送去鲜活的新思想“干货”,兴起新一轮“大学习”热潮,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投身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建设之中。

  本组文/

  本报记者 林桂桢

  通  讯 员  赵  婧

  本组图/

  通  讯 员  吴觅亮

  讲述身边故事  引起观众共鸣

  “2001年,灌口镇工业总产值不到6亿元。而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258.3亿元,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51名。”被集美人誉为“农民教授”的灌口镇上塘村原支部书记林和兴,今年再次以百姓宣讲员的身份登台。他列举了灌口镇上头亭、黄庄等村庄的脱贫故事,生动讲述新思想的厦门实践。宣讲中,林和兴还展示了30多年来在基层工作中拍摄的一手图片,作为灌口镇发展成就的见证。

  灌口镇三社村的冯银婧以一名党建工作者的视角,讲述了在一代代党员带领下,曾经贫穷落后的三社村脱胎换骨的历程——软件园三期的落地让这里的经济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今年以来,三李城商业中心项目奠基、新村部搬迁等一个个好消息接连传来……熟悉的身边事引起在场三社人的共鸣。

  “初心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集美电视台“80后”记者陈琳的心头,直到她想起了两位老人——集美校友杜成国节衣缩食、生活清贫,却为集美捐资助学共计500多万元;老党员詹仕昌20岁入伍,历经枪林弹雨,因为表现突出在火线上入了党,对他来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的信仰。“我的初心是一种信仰,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陈琳分享的这两个故事,不仅为自己解开了疑惑,而且勉励在场听众不忘初心,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台胞们说,一开始是因为风景来到集美,但后来发现,是因为集美有着浓浓的‘家’的味道。”集美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工作者李尤晏作为台胞“温暖之家”的筑造者之一,分享了两岸同胞在集美携手追梦的故事。两个台商投资区成立、对台研学旅行基地揭牌、5个台青创基地揭牌,为台胞逐梦集美提供帮助……集美区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先试先行,正努力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巧用百姓语言  受到群众点赞

  当集美校委会原宣传科长林忠阳敲着快板,用闽南话大声朗读自编的打油诗,台下观众也跟着拍掌欢呼。这位集美人心中的“金牌讲解员”,此次宣讲内容依旧是嘉庚精神。他在宣讲中融入朗诵、歌唱、快板说唱的元素,不仅把家喻户晓的嘉庚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而且让现场氛围时刻保持欢乐愉悦。

  “这是上头亭新村建设启动时的照片,你们看,当时到处都是‘黄土高坡’。”林和兴话音刚落,就有听众“扑哧”笑出声。林和兴用百姓语言讲故事,还自编一首闽南话顺口溜“种土豆不结仁,栽地瓜不伸藤……”来形容当年的贫穷状况。如今,上头亭已变成一个成熟的工业区,鲜明的对比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和贴近生活的身边事,深受群众欢迎。“我读书、工作都在集美,宣讲员说的许多故事我都亲历过,所以深有感触。”“90后”灌口居民吴林瑞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作为一名新集美人,她经常参加这样的宣讲会,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故事,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不同于‘大课堂’,这次百姓宣讲员面对面跟我们讲故事,十分生动有趣。”后溪镇东宅村党委书记王素月说,听了本场宣讲很受感动、很受教育,每一个精彩的故事都能看到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上个月,我们组织党员到军营村现场学习了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和生态发展理念。今天再一次了解背后的故事,我有了更多思考。”王素月表示,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为民服务的使命,为东宅村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