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心田 强村富民谱新篇

2020年04月07日 10:38 来源:厦门理论在线

——学习《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心得体会

厦门市理论宣讲轻骑兵 沈丽英

  《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犹如一幅丰盈温厚的长卷徐徐打开,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呕心沥血推动厦门发展的生动画面。今天,当我们回眸他走过的点点滴滴,特别是30多年来对于同安军营村、白交祠村贫困现状的持续关注和指导,其中凝聚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已融入高山,为富美乡村的建设注入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同时,也为我如何当好一名基层宣讲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真实蓝本。

高山情缘 赤子初心

  习近平工作的时间有三分之一都扎根在基层,刚来厦门时,主动要求分管农村,他对自己要求是做到的“三到” ,即心到、人到、工作措施到。在厦门工作的三年里走遍了厦门的农村、海岛,1986年和1997年两次轻车简从到厦门市海拔最高、曾经是厦门经济特区最贫穷的军营村、白交祠村调研。他下乡端起黑茶杯,毫不犹豫地往嘴里灌的场景,至今仍然传为佳话。在高山村民的印象中,习近平再穷的人都看得起,再黑的杯子他都端得上,与百姓心连着心。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始终牵挂着高山父老乡亲,多次询问高山的生产生活状况。这种心系基层、沉在基层的作风,为我们扎实走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到贫困山区,习近平访真贫、真访贫。在白交祠村,他随机到农户家调研,体察百姓的疾苦,他直奔厨房、揭锅盖,看到锅里只有稀少的几粒米,表情十分沉重地说:“没想到特区边远山区的群众生活还这么艰苦”。他认为贫困问题在特区显得特别扎眼,用“扎眼”来形容摆脱贫困的决心和毅力。他指导村里多种茶,支持兴建茶叶加工厂;多种果,联系县水土办提供广西无籽柿树苗;指导农民和农村干部,要振奋精神,扶贫扶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要绿化造林,做到山上“戴帽”,山下开发,把绿色资源变成乡村旅游资源,这些思想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习近平当年在军营村、白交祠村的谆谆叮嘱,成为两村最强大的发展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两村掀起了一股“种茶种果,植树造林”、“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热潮,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保护;到1997年两村茶叶种植面积均达2800多亩,村民年人均收入军营村1780元、白交祠村2200元;2000年茶厂投用,村民年人均收入直接飙升到5000多元;2009年,两村茶园面积达10000多亩,村民年人均收入近9000元。白交祠村、军营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党的十九大以来,两村从脱贫攻坚顺利“转换跑道”,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2019年,军营村、白交祠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分别约32550元、32250元,是1986年的67倍、140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高山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真实写照,是最生动的教材,这些实践为我们党校老师讲好同安故事,提供了蓝本。

学出忠诚 学出信仰

  习近平在厦门工作期间,走遍了厦门的每个穷乡僻壤,军营村、白交祠村是他最牵挂、付出智慧和心血最多的地方之一。为挖掘习近平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2016年市、区党校联手成立高山党校,精心打造了“初心之路”现场动线。2019年结合中央党校推出的《习近平在厦门》13篇采访内容,我们深入访谈与其共事过的老领导、老同事,和亲历过他两上高山村的村干部、村民,与市委党校合作编写《习近平同志在同安下基层》作为党校特色读本,让总书记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追寻初心使命的素材,得到了厦门市委书记、中组部干教局、福建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导组等各级领导的表扬。三年多来高山党校办了330个班次,培训学员21000多人。

  记得在采访原厦门市委副书记李秀记时,84岁的李书记在谈起习近平的往事,那滔滔不绝、神采奕奕的神情一直印烙在我的脑海。临别时,他握着我的手,叮嘱说:“要借助党课,原汁原味地把近平同志的好精神传播出去!”基层的宣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担当,我想只有触动心灵的课才是成功的课。我们要把习总书记的厦门实践春风化雨般传递滋润人民的心田,把高山富民强村的新篇传播到更广阔的地方去!(作者单位:同安区委党校 推荐单位:同安区委宣传部)